(1)超高产、稳产:2018~2019 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科研联合攻关试验,最高亩产673.9公斤,平均亩产588.3公斤,比对照周麦18增产6.31%,居17个参试品种的2位。2019~2020年度试验,平均亩产554.4 公斤,比对照周麦18增产7.93%,居养分高效组 7 个参试品种的第 1位。两年平均亩产 571.4 公斤,比对照周麦18增产 7.12%。2019~2020年度生产试验,最高亩产640.2公斤,平均亩产564.7公斤,比对照周麦 18 增产8.8%,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。(2)综合抗病性好:田间自然发病,白粉病轻,中抗至中感条锈病、叶锈病、纹枯病,赤霉病发病较重。接种抗病性鉴定:2019年结果:高抗叶锈病,中抗纹枯病,高感条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。2020年结果:中抗条锈病,慢叶锈病,中感纹枯病,高感白粉病、赤霉病。(3)养分利用效率特性鉴定结果:氮、磷双高效。(4)国家区试混合样品质检测,2019年测定结果:蛋白质(干基)12.6%、湿面筋 30.5%、吸水率 63.6%、稳定时间5.4分钟、最大拉伸阻力 313.2E.U.、拉伸面积51.4平方厘米;2020年测定结果:蛋白质(干基)14.4%、湿面筋 29.2%、吸水率61.0%、稳定时间6.1分钟、最大拉伸阻力324E.U.、拉伸面积57平方厘米。(5)特征特性:属半冬性中熟品种。幼苗半匍匐,苗势健壮。冬季抗寒性较好,春季起身早,两极分化快,耐春季低温。株高较矮,两年大区试验平均株高77.5厘米。株型紧凑, 穗层整齐, 穗大码密,结实性较好。旗叶窄长,斜上冲,茎秆弹性好,抗倒伏。抽穗期适中,长方形穗,中大穗,熟相较好。长芒,白壳,白粒,籽粒硬质,容重高,黑胚率低,饱满度较好,产量三结构协调,平均亩穗数40.6万,穗粒数35.6粒,千粒重44.6克。